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轴、送风扇叶、散热扇叶、集风筒,送风扇叶和散热扇叶均安装于电机轴上,且散热扇叶位于送风扇叶与电机之间,散热扇叶的吸风侧朝向电机布置,集风筒套设在电机外周,集风筒由电机的尾端向散热扇叶方向延伸布置。本方案利用散热扇叶和集风筒组合的形式对电机进行有效冷却散热,避免电机温度过高,保证送风机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送风机构的热风烘烤设备。
公开号:CN214330942U
申请号:CN202023025707.8U
申请日:2020-12-1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禚其昌;李松辉;褚慧萍;王亚卫
申请人:Qingdao Hansha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IPC主号:F04D25-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9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22202165.0、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送风机构与一种热风烘烤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n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焙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机构与一种热风烘烤设备。
[n0003] 空气炸是一种烘焙食物的方式,由于其加工食物时不用或者少用食物油,能降低食物中所含的油脂,具有健康、使用方便、容易清洁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空气炸的原理是利用经过电能加热的热空气在封闭的容器内进行回旋流动,从而快速煎炸容器内的食物,使食物具有与油炸食物类似的口感和美味。
[n0004] 目前,空气炸设备的结构主要包括送风机构、加热元件和用于盛放食物的容器,加热元件用于将容器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构用于使加热后的热空气定向流动来加热煎炸置于容器内的食物。
[n0005] 现有的空气炸设备通常使用电机带动送风扇叶转动,以实现容器内的热风循环,电机长时间运行后往往发热严重,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而现有的空气炸设备往往不能有效解决电机高温的问题。
[n0006] 因此,如何解决空气炸设备中的电机高温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7]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风机构,该送风机构可以对电机进行有效冷却散热,避免电机温度过高,保证送风机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送风机构的热风烘烤设备。
[n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n0009] 一种送风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轴、送风扇叶、散热扇叶、集风筒,所述送风扇叶和所述散热扇叶均安装于所述电机轴上,且所述散热扇叶位于所述送风扇叶与所述电机之间,所述散热扇叶的吸风侧朝向所述电机布置,所述集风筒套设在所述电机外周,所述集风筒由所述电机的尾端向所述散热扇叶方向延伸布置。
[n0010] 优选地,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一风罩,所述电机轴贯穿所述第一风罩且与所述第一风罩间隙配合,所述散热扇叶和所述送风扇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罩的两侧;
[n0011] 和/或
[n0012] 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二风罩,所述第二风罩罩设于所述散热扇叶的外周,所述电机轴贯穿所述第二风罩,所述电机和所述散热扇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风罩的两侧,所述第二风罩上设有与所述散热扇叶的吸风侧相对布置的散热风入口,所述第二风罩还设有散热风出口;
[n0013] 和/或
[n0014] 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冷风风管,所述冷风风管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集风筒的进风端,所述冷风风管的进风口朝远离所述集风筒的方向布置。
[n0015] 优选地,所述电机轴上套设有挡风环,所述挡风环设置于所述送风扇叶和所述第一风罩之间。
[n0016] 优选地,所述集风筒固定于所述第二风罩上,所述集风筒朝向所述散热扇叶的一端开口围绕在所述散热风入口的外周;
[n0017] 和/或
[n0018] 所述第二风罩罩设在所述第一风罩的外周;
[n0019] 和/或
[n0020] 所述散热扇叶为离心扇叶;
[n0021] 和/或
[n0022] 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热风风管,所述热风风管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散热风出口,所述热风风管的出风口朝远离所述第二风罩的方向布置。
[n0023] 优选地,所述第二风罩的外周设置有所述散热风出口。
[n0024]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罩上设有排汽孔,所述排汽孔通过排汽管路连通于所述热风风管的一侧。
[n0025] 优选地,所述热风风管在沿自身进风口至自身出风口的方向上包括依次布置的缩径管段和扩径管段,所述缩径管段的通流截面小于所述扩径管段的通流截面,所述排汽管路连通于所述缩径管段。
[n002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轴、送风扇叶、散热扇叶、集风筒,送风扇叶和散热扇叶均安装于电机轴上,且散热扇叶位于送风扇叶与电机之间,散热扇叶的吸风侧朝向电机布置,集风筒套设在电机外周,集风筒由电机的尾端向散热扇叶方向延伸布置。
[n0027]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该送风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电机通过电机轴驱动送风扇叶和散热扇叶一同转动,散热扇叶从电机方向吸风,集风筒用于引导冷却空气从电机尾端流向电机首端,从而使冷却空气对电机整体进行冷却降温,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率。可见,本方案可以对电机进行有效冷却散热,避免电机温度过高,保证送风机构正常运行。本方案提供的送风机构可以广泛应用于烤箱、空气炸锅、空气炸烤箱等热风烘烤设备中。
[n002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风烘烤设备,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侧的容器,还包括上述任一种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容器之间的空腔内。该热风烘烤设备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送风机构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n0029] 优选地,所述送风机构包括所述第一风罩,所述第一风罩罩设在所述送风扇叶的外周并且固连于所述容器,所述第一风罩围成的腔体与所述容器内部连通;
[n0030] 和/或
[n0031] 所述壳体设有冷风进风口,所述送风机构包括所述冷风风管,所述冷风风管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冷风进风口,所述冷风风管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集风筒的进风端;
[n0032] 和/或
[n0033] 所述壳体设有热风出风口,所述送风机构包括所述第二风罩和所述热风风管,所述热风风管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风罩上的所述散热风出口,所述热风风管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热风出风口。
[n0034] 优选地,上述热风烘烤设备还包括相对布置的电路板和操控面板,所述冷风风管贯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操控面板之间的缝隙。
[n003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3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热风烘烤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n003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热风烘烤设备的俯视图;
[n003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热风烘烤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n003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40] 图1至图4中的各个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n0041] 1-壳体、2-冷风进风口、3-热风出风口、4-冷风风管、5-电机、6-集风筒、7-散热扇叶、8-空腔、9-热风风管、10-排汽管路、11-送风扇叶、12-容器、13-第一风罩、14-第二风罩、15-散热风入口、16-散热风出口、17-排汽孔、18-挡风环。
[n004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43] 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热风烘烤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热风烘烤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热风烘烤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4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风机构,包括电机5、电机轴、送风扇叶11、散热扇叶7、集风筒6,送风扇叶11和散热扇叶7均安装于电机轴上,且散热扇叶7位于送风扇叶11与电机5之间,散热扇叶7的吸风侧朝向电机5布置,集风筒6套设在电机5外周,集风筒6由电机5的尾端向散热扇叶7方向延伸布置。
[n0045]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请参照图4,图4中的空心箭头代表冷却空气的流向。该送风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电机5通过电机轴驱动送风扇叶11和散热扇叶7一同转动,散热扇叶7从电机5方向吸风,集风筒6用于引导冷却空气从电机5尾端流向电机5首端,从而使冷却空气对电机5整体进行冷却降温,提高了电机5的散热效率。可见,本方案可以对电机5进行有效冷却散热,避免电机5温度过高,保证送风机构正常运行。本方案提供的送风机构可以广泛应用于烤箱、空气炸锅、空气炸烤箱等热风烘烤设备中。
[n0046] 优选地,上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一风罩13,电机轴贯穿第一风罩13且与第一风罩13间隙配合,散热扇叶7和送风扇叶11分别位于第一风罩13的两侧。送风扇叶11一般用于将发热元件加热的热空气吹向食物,本方案通过在送风扇叶11和散热扇叶7之间布置一个第一风罩13,就可以避免送风扇叶11侧的热空气流向电机5的一侧,避免对电机5加热,另外,电机轴与第一风罩13间隙配合,由于两者之间保持较小的间隙,可以减少热量溢出到电机5的一侧。
[n0047] 进一步优选地,电机轴上套设有挡风环18,挡风环18设置于送风扇叶11和第一风罩13之间。如此设置,挡风环18可以进一步阻挡送风扇叶11侧的热量从电机轴与第一风罩13的配合处溢出。
[n0048] 优选地,上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二风罩14,第二风罩14罩设于散热扇叶7的外周,电机轴贯穿第二风罩14,电机5和散热扇叶7分别位于第二风罩14的两侧,第二风罩14上设有与散热扇叶7的吸风侧相对布置的散热风入口15,第二风罩14还设有散热风出口16。散热扇叶7将冷却空气从散热风入口15吸入到第二风罩14,并将换热后的冷却空气从散热风出口16排出,便于冷却空气流经电机5。
[n0049] 优选地,集风筒6固定于第二风罩14上,集风筒6朝向散热扇叶7的一端开口围绕在散热风入口15的外周。由于散热扇叶7的吸风侧与散热风入口15相对布置,散热风入口15是冷却空气流入第二风罩14的主要入口,因此,本方案利用集风筒6将散热风入口15包围起来,可以使大部分冷却空气流经电机5,从而提高电机5的散热效率。
[n0050] 优选地,第二风罩14罩设在第一风罩13的外周。送风扇叶11侧的加热元件会加热第一风罩13,第一风罩13的热量会辐射到电机5侧,本方案将第二风罩14罩设在第一风罩13的外周,可以减少第一风罩13对电机5的加热,该送风机构应用于热风烘烤设备中时,第二风罩14还可以减少第一风罩13对设备壳体的加热。
[n0051] 优选地,散热扇叶7为离心扇叶。离心扇叶将冷却空气压到四周,从而可以在扇叶中部区域形成负压,使得冷却空气通过扇叶的中心部位进入扇叶,同时,离心扇叶与电机5同轴布置,这样可以使得冷却空气主要经过电机5后才能进入扇叶区域,从而提高了对电机5的散热效果。
[n0052] 优选地,第二风罩14的外周设置有散热风出口16。离心扇叶将空气压向外周,因此,将散热风出口16布置在第二风罩14的外周,有利于加热后的冷却空气快速排出。
[n0053] 优选地,上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热风风管9,热风风管9的进风口连通于散热风出口16,热风风管9的出风口朝远离第二风罩14的方向布置。如此设置,当送风机构应用于热风烘烤设备时,可以使经过加热后的散热风直接通过热风风管9排出到设备外,避免温度较高的散热风在设备空腔内停留,从而避免对设备内的其他部件进行加热。
[n0054] 优选地,第一风罩13上设有排汽孔17,排汽孔17通过排汽管路10连通于热风风管9的一侧。当送风机构应用于热风烘烤设备时,第一风罩13侧的食物被加热后会散发出水汽,同时,第二风罩14排出的散热风不断地从热风风管9排出到设备外侧,散热风流经热风风管9时会产生负压,从而促使第一风罩13侧的水汽经排汽管路10流出到热风风管9并随散热风一起排出设备。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风罩13侧的食物更快脱水,避免水汽在设备容器内停留,从而使食物更加酥脆,提升食物口感。
[n0055] 优选地,热风风管9在沿自身进风口至自身出风口的方向上包括依次布置的缩径管段和扩径管段,缩径管段的通流截面小于扩径管段的通流截面,排汽管路10连通于缩径管段。如此设置,当散热风流经缩径管段时,气流流速增大,气压减小,从而使得缩径管段产生更大的负压吸力,使得第一风罩13侧的水汽更容易向热风风管9流动,进而加快了水汽排出速度,提高烘烤效率。
[n0056] 优选地,上述送风机构还包括冷风风管4,冷风风管4的出风口连通于集风筒6的进风端,冷风风管4的进风口朝远离集风筒6的方向布置。如图3所示,当该送风机构应用于热风烘烤设备时,冷风风管4可以将设备外侧的相较于设备内侧温度更低的冷却空气吸入到集风筒6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5的散热效果,避免设备内温度较高的空气对电机5进行冷却。
[n005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种送风机构的热风烘烤设备。上述热风烘烤设备还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侧的容器12,送风机构位于壳体1与容器12之间的空腔8内。该热风烘烤设备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送风机构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n0058] 优选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罩13,第一风罩13罩设在送风扇叶11的外周并且固连于容器12,第一风罩13围成的腔体与容器12内部连通。
[n0059] 优选地,壳体1设有冷风进风口2,送风机构包括冷风风管4,冷风风管4的进风口连通于冷风进风口2,冷风风管4的出风口连通于集风筒6的进风端,从而便于将壳体1外侧的温度更低的冷却空气吸入到集风筒6内,进一步提高电机5的散热效率。
[n0060] 优选地,上述热风烘烤设备还包括相对布置的电路板和操控面板,冷风风管4贯穿电路板和操控面板之间的缝隙。如此设置,可以利用温度相对较低的冷风风管4将电路板和操控面板散发的热量带走,从而起到对电路板和操控面板的冷却降温作用。
[n0061] 优选地,壳体1设有热风出风口3,送风机构包括第二风罩14和热风风管9,热风风管9的进风口连通于第二风罩14上的散热风出口16,热风风管9的出风口连通于壳体1上的热风出风口3。经过加热后的散热风直接通过热风风管9排出到设备外,避免温度较高的散热风在壳体1内停留,从而避免对壳体1内的其他部件进行加热。
[n006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5)、电机轴、送风扇叶(11)、散热扇叶(7)、集风筒(6),所述送风扇叶(11)和所述散热扇叶(7)均安装于所述电机轴上,且所述散热扇叶(7)位于所述送风扇叶(11)与所述电机(5)之间,所述散热扇叶(7)的吸风侧朝向所述电机(5)布置,所述集风筒(6)套设在所述电机(5)外周,所述集风筒(6)由所述电机(5)的尾端向所述散热扇叶(7)方向延伸布置。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一风罩(13),所述电机轴贯穿所述第一风罩(13)且与所述第一风罩(13)间隙配合,所述散热扇叶(7)和所述送风扇叶(1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罩(13)的两侧;
和/或
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第二风罩(14),所述第二风罩(14)罩设于所述散热扇叶(7)的外周,所述电机轴贯穿所述第二风罩(14),所述电机(5)和所述散热扇叶(7)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风罩(14)的两侧,所述第二风罩(14)上设有与所述散热扇叶(7)的吸风侧相对布置的散热风入口(15),所述第二风罩(14)还设有散热风出口(16);
和/或
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冷风风管(4),所述冷风风管(4)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集风筒(6)的进风端,所述冷风风管(4)的进风口朝远离所述集风筒(6)的方向布置。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上套设有挡风环(18),所述挡风环(18)设置于所述送风扇叶(11)和所述第一风罩(13)之间。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筒(6)固定于所述第二风罩(14)上,所述集风筒(6)朝向所述散热扇叶(7)的一端开口围绕在所述散热风入口(15)的外周;
和/或
所述第二风罩(14)罩设在所述第一风罩(13)的外周;
和/或
所述散热扇叶(7)为离心扇叶;
和/或
所述送风机构还包括热风风管(9),所述热风风管(9)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散热风出口(16),所述热风风管(9)的出风口朝远离所述第二风罩(14)的方向布置。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罩(14)的外周设置有所述散热风出口(16)。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罩(13)上设有排汽孔(17),所述排汽孔(17)通过排汽管路(10)连通于所述热风风管(9)的一侧。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风管(9)在沿自身进风口至自身出风口的方向上包括依次布置的缩径管段和扩径管段,所述缩径管段的通流截面小于所述扩径管段的通流截面,所述排汽管路(10)连通于所述缩径管段。
[0008] 8.一种热风烘烤设备,包括壳体(1)和位于所述壳体(1)内侧的容器(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位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容器(12)之间的空腔(8)内。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风烘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一风罩(13),所述第一风罩(13)罩设在所述送风扇叶(11)的外周并且固连于所述容器(12),所述第一风罩(13)围成的腔体与所述容器(12)内部连通;
和/或
所述壳体(1)设有冷风进风口(2),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冷风风管(4),所述冷风风管(4)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冷风进风口(2),所述冷风风管(4)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集风筒(6)的进风端;
和/或
所述壳体(1)设有热风出风口(3),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第二风罩(14)和热风风管(9),所述热风风管(9)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风罩(14)上的散热风出口(16),所述热风风管(9)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热风出风口(3)。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风烘烤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布置的电路板和操控面板,所述冷风风管(4)贯穿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操控面板之间的缝隙。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WO2014044038A1|2014-03-27|一种无烟空气炸锅
CN206044408U|2017-03-29|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4330942U|2021-10-01|一种送风机构与一种热风烘烤设备
CN203168843U|2013-09-04|具有风冷机构的电压力器具
CN112656246A|2021-04-16|烹饪装置
CN208983455U|2019-06-14|一种带有暖手宝的暖风机
CN105919448A|2016-09-07|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06499378U|2017-09-19|一种空气炸锅的风道结构
CN214631728U|2021-11-09|一种空气炸烤箱
CN212085938U|2020-12-04|空气炸烹饪器具电机罩及具有该电机罩的空气炸烹饪器具
CN213993308U|2021-08-20|一种加热结构及具有该加热结构的蒸烤一体机
CN108167883A|2018-06-15|加热烹饪器具
CN210989787U|2020-07-14|一种冷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210961528U|2020-07-10|一种蒸烤装置用散热装置
CN211270189U|2020-08-18|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2003715U|2020-11-24|一种食物烹饪设备
CN214230985U|2021-09-21|空气煎锅
CN100375850C|2008-03-19|离心式风扇的喇叭口结构
CN211406341U|2020-09-01|一种空气炸微波炉
CN213640617U|2021-07-09|一种空气炸烤箱
CN211795996U|2020-10-30|一种电烹饪器
CN213248568U|2021-05-25|空气烹饪装置
CN209789628U|2019-12-17|一种改进型空气炸锅
CN202086313U|2011-12-28|一种智能烤炒炉
CN213786981U|2021-07-27|一种烤箱的箱体结构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2021650||2020-09-29||
CN202022202165||2020-09-29||
[返回顶部]